年终岁尾,已经放假的必威APP精装版下载校园比往常安静了不少,但学校的科研热情丝毫未减。老师们怀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满腔的热情,利用寒假黄金时间,继续奋战在科研一线,孜孜不倦、潜心钻研,推动各项科研项目进展,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科研人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学术精神,为学校科研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加油助力。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研发与光电信息实验室杨茂森博士
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杨茂森老师正在对铝基金属有机框架纳米材料进行实验研究,针对当前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情发展程度,开发新型传感技术提升对肾脏类疾病的检测分析能力,为后续肾病患者及时就医,医疗监测,健康体检等方面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特种激光制备技术并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创新团队林蓉博士
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林蓉老师目前进行的研究工作是特殊关联结构光束的构建、调控及其与晶体的相互作用研究。现阶段处于光束模型的数值仿真阶段,希望利用假期时间,完成光束模型的构建及数值仿真,为后续实验工作的开展及应用奠定基础。
化学化工学院能源化工与污染物控制团队李风海教授
在化学化工学院实验室里,李风海教授正在指导学校重点培育学科材料与化工学科青年学术骨干教师徐美玲做有关固体废弃物热转化中灰熔融特性的研究实验。废弃物热转化中挂渣、结渣和堵渣的主要原因是对灰熔融黏温特性的影响因素认识不足、调控欠妥、预测不准。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污泥等废物灰组成和灰熔融黏温特性的基础上,探索灰组成对灰熔融黏温特性和硅酸盐熔体结构的影响规律。从分子反应路径角度探索组成变化引起硅酸盐熔体结构演变和熔体冷却晶体析出机理,发现组成改变引起灰熔融黏温特性变化的价键结构基础。该技术可以实现煤矸石、污泥等废弃物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同时还可以减少煤矸石、污泥等废弃物的污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化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创新团队李红英博士
在化学化工学院的实验室里,李红英老师正在进行的是利用稀土熔盐电解渣回收稀土元素的实验,目的是开发出绿色稀土元素回收技术,实现稀土元素的循环利用,为与稀土产业企业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奠定基础。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牡丹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张利博士
在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张利老师正在对转牡丹抗性基因的转基因烟草在高温、高盐和水淹胁迫下生长指标进行初步鉴定,这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对于整个科研项目来说至关重要。他计划利用假期的宝贵时间,全力以赴完成牡丹抗性基因转基因植株表型的鉴定和基因功能验证工作。这不仅是对前期实验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更是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一步。
机电工程学院材料性能实验室王鹏杰博士
在机电工程学院,王鹏杰老师正在对自主开发制备的低温超导用无磁特殊钢实验样品进行EBSD表征。表征内容包括晶界分布,晶粒取向与织构,应力应变分布等显微组织信息,为新学期研究超低温疲劳领域中非共格孪晶界的迁移现象打下实验基础。结合前期的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可以通过调控微观组织,达到进一步提高无磁特殊钢的服役性能的目的。
城市建设学院自然地理团队周在征博士、王子勇博士
在城市建设学院,自然地理团队周在征博士、王子勇博士正在对刚从燕山地区采集的岩石样品进行初步鉴定和预处理,为进一步测试分析做准备。本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大规模辉绿岩床群侵位机制及古环境与古地貌响应)团队成员,利用假期进行野外考察取样后的室内整理工作之一。
药学院中药成药性研究团队张鲁凤博士
在药学院,张鲁凤老师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是石墨纳米酶材料的制备及其类酶活性研究,现在材料已经成功合成,目前正在对合成的石墨纳米酶进行表征,并对其类酶活性进行检测,希望利用寒假的时间能够完成这一部分的所有实验,并搜集到理想的实验数据,进而为新学期继续开展石墨纳米酶在生物传感、细菌治疗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
药学院微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团队侯少阳博士
在药学院,侯少阳老师进行的项目是长度为76 kb链霉菌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直接克隆,以实现“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激活。现阶段正在通过PCR和同源重组技术构建直接克隆载体,为后续基因大片段的一步直接克隆奠定基础。
文: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牡丹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药学院 图:李媖 编辑:李媖、杨希泰